第369章 托孤
大明鐵骨 by 無語的命運
2019-7-21 11:38
隨後的壹個半月裏,正像王化行說的那樣,盡管清軍依托堅城、堡壘層層布防,層層阻擋,但是堅城卻無法阻攻城炮,要塞無法阻擋火藥,看似堅固的要塞在攻城炮的炮機下,被轟擊成了廢墟。曾經堅不可摧的要塞變成了壹個個墳墓。
接連幾仗,清軍的防線不斷的被撕開。盡管在費揚古的指揮下,庫爾代等地的清軍還是撤了出來,未傷元氣,但是卻無法阻擋連連取勝的明軍進攻。盡管清軍沒有損失主力,但也是損失慘重,費揚古的麾下已經只剩下不到二萬人馬了。
天險、地利,並沒有給清軍太多的保護,甚至反倒讓試圖信賴天險地利的清軍,陷入新的危機之中——明軍多次翻過大山迂回到費揚古撤退的必經之路上,層層阻敵,盡管每壹次,費揚古都可以沖出明軍的阻擊線,但每壹次都會丟下不少人馬。唯壹讓人慶幸的事,因為那些山路險要。所以每壹次明軍派出的阻敵部隊,大都是小股部隊。甚至,他們的目的只是在於擾敵。所以清軍總能夠輕而易舉地沖破他們的阻擋。
面對追擊而來的明軍和阻攔,費揚古開始變得驚慌失措,卻又無計可施。他心裏很明白,只要自己退卻的慢壹點,隨時都有可能陷入明軍的重重包圍之中,必然遭到全軍覆滅的下場。可要是全軍後撤,又必須有皇上的旨意,沒有旨意後撤,最後也是死路壹條。
恰在這時,皇上的派來了信使,直接下旨告訴他,讓他撤下來,有了皇上的聖旨後,振作起精神的他,立即下令全軍後撤。
清軍撤退的速度很快,甚至明軍追擊部隊根本沒有機會迂回阻攔,而且崇山也阻擋了大部隊的迂回,小股部隊的襲擊,也不過是只是襲擾罷了,就像之前壹樣,只是起到拖延的作用。
所以到最後追擊的明軍也只能望敵生嘆,感嘆著清軍行動的果決,撤退的果斷,當然更讓人感嘆的恐怕還是他們逃跑的速度。逃跑速度之快,甚至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全部都騎了馬,成了騎兵,恐怕即便是騎兵也趕不上他們逃跑的速度。
有時候人們不得不承認,在面臨生死關頭,人們的潛力總會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,就像現在這些倉皇逃跑的清軍壹樣。
士兵可以逃。將軍也可以撤。
但是皇上能夠逃到什麽地方呢?
屋裏的禦案上,堆滿了各地來的奏報,最多的當然是靖南留守的太子送來的,而且大多是勸皇上說,皇上萬金之體,不宜再受征戰之苦。請皇上以國為重,立即回鑾。這些奏報的內容,沒有壹個人去提現在的時局,似乎所有人都沒有看到局勢的緊張,奴才們看不到,作為皇上的玄燁卻不能去看,不能不去想。
“朕,把費揚古從前邊撤下來了。”
頭也不擡的玄燁直接說道,他都沒有去看壹眼王化行。
“看樣子,這層層防守是不行了,王化行,妳告訴朕,現在咱們該怎麽辦?”
將費揚古撤下來!
這並不是王化行的建議,他只是說出了層層防守不行,是徒勞的送人頭。與其這樣給明軍送人頭,還不如把軍隊撤下來。至少只要有人在總還有辦法去想。
萬壹要是人都沒有了,到時候可就沒辦法去想了。
接下來怎麽辦?
皇上的問題,讓王化行壹時間不知應該如何回答,他也知道,皇上想要聽到什麽樣的回答,可他同樣也明白,大清與明國的差距,現在壹開始就出現失誤,又如何能收場呢?
可即便是在不好說。有些話總是需要說出來的。
想到這兒,王化行跪奏道。
“皇上,臣鬥膽問上壹句,咱們大清國與明國打起來的話,論實力,誰會贏?”
其實問題的答案大家都很清楚,只不過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直接的說了出來。即便是直到現在對於大清國而言,他們仍然會用自我麻痹的方法。去逃避著現實,逃避著大明遠遠強於大清的現實。
甚至有時候為了逃避這個現實,他們會拿當年如何在遼東擊敗明軍,打的明軍不敢出城。如何浩浩蕩蕩的殺進中原,占據中原的昨日輝煌,來證明大清國的強大。
但是即便是自我麻痹,也知道事實的真相。有壹些問題總是無法逃避的。
玄燁沈默著並沒有立即回答,他盯著王化行,似乎是想看出他為什麽會問這樣的問題,見其滿面的赤誠,心知他是想知道答案,知道他這個當皇帝的看法。片刻後才答道。
“明國人口過萬萬,實屬當世之大國,火器犀利,遠非人力所能擋,其披甲精銳不下百萬,幾與我國人口相當,兩國交戰自然是明國占上風。”
盡管這麽說,盡管說的也是事實。但是玄燁隨後又說道。
“但水無常勢,兵無常態,明國再強,當年太祖皇帝不也是輕易敗其數十萬大軍嗎?”
電視只到了這個時候,作為皇帝的懸液,仍然選擇在言語上,為大清國挽回那麽壹點面子。畢竟現在大清國的裏子已經丟了,要是面子上再不想辦法去保住那麽壹點。那日子可就變得更難過了。
“皇上所言甚是,說得也有道理。”
擡頭看著皇上,王化行又說道。
“臣這兩年,自甘墮落,不曾為皇上分憂,只是在家裏看著史書,尤其喜好看元史,還有明史朱洪武那段,畢竟,明人皆稱興乾是“小太祖”,而他中興明朝,確實也是如此。臣看元史時的,總看到蒙元失國之後,面對明軍,即便是蒙元有數十萬,也總是壹敗再敗,所謂朝廷也只能在草原上四處奔逃,不知多少蒙人先後降明。按道理來說,這個時候,朱洪武應該放過北元,可是他仍然決心要拿下北元,從不曾給北元偏安於蒙古的機會,後來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。北元壹路逃至到捕魚兒海,藍玉壹路追擊,隨後被藍玉殺的大敗。脫古思帖木兒帶著太子天保奴、知院捏怯來、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,行至土剌河壹帶,為其部將也速叠兒所縊殺,捏怯來、失烈門南下,投降明朝。經此壹役,烏薩哈爾汗的次子地保奴、嬪妃公主壹百二十三人、官員三千余、人口七萬七千多、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,以及大量印章、圖書、兵器、車輛,都被明軍俘獲。”
從王化行提及北元時,玄燁就陷入沈默之中,他垂著眉頭默默不語的坐在那,他同樣也看過史書,尤其是這壹段,更是字字翻看,字字推敲。早已經倒背如流了。
也正因如此,他才會在北元的身上看到了大清國的將來,看到了自己的將來。
“此役之後,黃金家族,也就是忽必烈家族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上的中央汗國的地位,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脫離它而獨立,先後降附明朝,再後來,永樂討伐草原,將其余部蕩盡,世間也就再無北元了。”
王化行的話聲落下時,玄燁點頭說道。
“對於明朝皇帝來說,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的元朝已經完結了,草原的那些新君主是壹支沒有顯赫歷史的民族,他們不可能如黃金家族那樣具有無上的威望和號召力。那麽,元對於明的威脅就應該自此結束了。當年,父皇為何對永歷窮追不舍,也正因如此,永歷是正統,不殺他,我大清國永遠不得安寧啊!”
壹聲長嘆後,看著王化行,玄燁知道為什麽大家都會在那裏趕盡殺絕。為的是什麽?為的就是能夠坐穩江山。為的是不給子孫後代留下隱患。
玄燁又說道。
“這麽多年,也就是妳,能說出句真話來,其它人……”
可不就是這些年,可真沒有幾個人會說出這樣的實話,他們都在那裏想辦法維持著大清國的面子。
也就是壹群奴才,只有壹群奴才才會千方百計的維護著主子的面子,而不是幫主子擺脫眼下的難關。
搖搖頭,玄燁長嘆道。
“他們心裏知道,可卻沒有誰出這句話,於他們而言,也就是奉誠主子罷了,這忠言逆耳啊!”
他的話說得十分親切,可也說得十分動情,甚至言詞誠懇非常。大有壹副到現在才認出忠臣的模樣。
“朕這兩年沒用妳,妳有怨言也是對的!”
王化行連忙叩頭說道。
“臣不敢!”
這個時候當然只能這麽說,要不然的話豈不就是在說皇上是有眼無珠,不識忠良?
“算了,錯已鑄成,即便是朕現在重新重用妳,又有什麽用,大局難返了。這件事,朕失算太多,朕只想著中興大清,卻不曾想於明國來說,只要朕在,愛新覺羅家的大清,就是他們的心腹之患,他們是絕不會允許我們在那的,就像當年朱洪武滅北元,咱們剿永歷壹樣,大家都知道,不能給對手喘息之機,只要朕在,我大清對明國就是威脅。興乾皇帝壹代賢君,又豈會看不到?這些年對我大清窮追到底,不把咱們大清國滅了,不把朕殺了,他就不能安臥中都,這……”
斬草除根,以絕後患。當年大清國對永歷就是如此。為的是什麽?為的正是大清國能夠千秋萬代的坐穩江山,為的是不給子孫後代留隱患。
現在在明國的眼裏,大清國也就是那個隱患。他們不殺盡愛新覺羅家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。
站起身來,玄燁在屋內走了兩步,然後長嘆道。
“所以,只要朕在壹天,朝廷在壹天,明國就會窮追不舍的,朕說的對嗎?”
其實對於這壹切,從書中看到元朝的下場。玄燁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將來,知道自己會是什麽樣的下場。不管不甘心,但是即便是在不甘心,又能怎麽樣呢?
現在大清國已經到了眼下這種地步,即便是在爭,又能爭出壹個什麽所以然。
跪在皇上面前,王化行叩著頭顫聲答道。
“臣無能,臣無能,讓皇帝憂心如此,臣實在是罪該萬死,萬死。”
這個時候除了叩頭認罪之外,就不能說其它的話了。再說話恐怕是要掉腦袋的。所以也就只能跪在這裏唯唯諾諾的磕頭認罪了。
“其實,黃金家族敗了,但是蒙古人還是在的,後來的土木堡之變,不是讓大明丟盡了臉面?再後來達延中興,其實,蒙古還是有機會再崛起的,只是……”
說出這番話的時候,玄燁並不僅僅只是想到了蒙古人,他同樣想到了那個逃到印度的蒙古人,他們當年是何等的倉皇,但是現在卻幾乎占領了整個印度。國土之遼闊甚至不遜於大明。
既然他們可以,為什麽大清國就不可以呢?
在大清國的實力可是遠遠超過當年那群形同乞丐的蒙古人。
當然並不是沒有區別的,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大清國的身後有壹個不死不休的敵人。
對於大明來說,只要他愛新覺羅玄燁。還活在世上壹天。他們就絕對不會放過大清。只要大清的朝廷還在,他們就會繼續追擊下去,哪怕是天涯海角都不會停下來。
而這壹切正是那些史書給他的提示,也正因如此,他才會做出那個決定。
沈默片刻,已經打定了主意的玄燁說道。
“只要有人在,總有機會再崛起,可如果沒有人,就什麽機會都沒有了,就像哈薩克、布哈拉,他們再也沒有機會了!”
人才是最關鍵的,也正因如此,他才會把前方的部隊撤下來,就是為了保住人。只要大清國還有人就還有那麽幾分恢復當年的希望。要是把人都丟在了這裏,到時候大清國就會像這裏的布哈拉人壹樣。徹底的從這個世上消失。
看著遠方,玄燁又繼續說道。
“就像妳說的那樣,咱們這麽層層阻敵,其實,並沒有多少意義,永遠擋不住明軍的進攻,最後他們會打到靖南,會不斷的奪下咱們的地盤,在這時候,咱們的兵被他們殺光了,人也被殺完了,大清國就再沒有崛起的希望了,王化行,朕說的對吧!”
盯著王化行。玄燁的語氣中帶著壹些無奈,但是神情卻又很堅定,畢竟他的心裏已經做出了決定。現在已經到時候了,是時候結束這壹切了。
“臣萬死!”
又壹次叩頭,王化行又壹次請罪。現在除了請罪磕頭之外,他連大氣都不敢出。
“萬死?要是萬死能救大清國的話,朕是不惜萬死的!”
玄燁感嘆壹聲,那些個當奴才的,動不動就是這副樣子,在那裏磕頭請罪,可是除了磕頭請罪之外,他們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為大清分擔壹點?
也許正是因為對於那些奴才們的失望,才會讓玄燁今天說了這麽多的話。而且說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。
“萬死,是死不成了,可是壹死卻是可以的,朕或許救不了大清國,但是,卻有法子救下旗人,有法子給愛新覺羅家留下壹絲元氣!”
皇上的話,讓王化行跪的更低了,他沒有說話,只是跪在那裏。他已經猜出來了,皇上想要怎麽樣去保護愛新覺羅家的壹點元氣。
回頭看到王化行跪在那裏候著,玄燁按下心中的煩燥,對他說道。
“起來吧,朕給妳壹萬精騎,妳從這裏壹路撤往靖南,要日夜兼程,等到了靖南,告訴太子,然後帶著太子壹路向南撤去,現在阿富汗那邊兵力空虛,妳們撤到那裏,多少總還是會有壹線生機的!”
什麽!
瞬間,王化行的後背猛然壹顫。然後他的心裏無數個念頭在那裏翻滾著,這就是皇上的打算嗎?
“皇上……”
王化行擡頭看著皇上,看到皇上在那裏沈默不語的樣子,他知道皇上已經決定了。於是又問道。
“皇上,那妳怎麽辦?”
只是皇太子出逃,那麽皇上呢?
片刻後,王化行就理解了皇上的做法,或許也只有如此,能夠接受這壹切,能夠保住愛新覺羅家的壹點元氣,讓愛新覺羅家將來還有那麽壹點希望,有那麽壹點盼頭。
但這壹切的前提是什麽呢?
是皇上。
現在皇上說出的這番話,無疑就是在向自己托孤。
壹想到自己被冷落了這麽長時間,居然在這個時候突然成了托孤之臣。想到這王化行的,心裏不由得壹聲長嘆。
“朕……朕這次禦駕親征,實際上已經知道結果了,朕是無顏回京的,即便是回了靖南,又能如何?無非也就是再拖延上幾天,明國是不會放朕壹條生命的,也不會放過大清朝廷,待妳撤到靖南後,朕會先與明軍決戰,決戰後,再率中軍撤往靖南,然後……”
玄燁沒有再說話,他只是站在那裏沈默著,似乎就在那裏想象著想象著將來會發生什麽。但是對於將來的事情,他已經做好了準備。
而只是靜靜的看著王化行,盯著跪在地上的他,良久之後才說道。
“朕今日托孤於妳,太子,將來就拜托妳了!”